close
 
精機通訊
經營管理
 
大小廠巧妙不同的行銷手段   黃楹進

         台灣向來以中小企業的活絡而能一直保持高度的競爭力,以精密機械產業而言,工具機生產廠商規模都不大,員工人數達百位以上且年營業額在新台幣十億元以上的屈指可數,絕大多數均屬小型或微型企業,所以工具機產業仍然屬於以中小企業為主軸的競合型態。

小型的工具機廠商為了生存,必須要與大型的工具機廠商採取正面衝突或迂迴戰術取勝,尤其在政經局勢渾沌不明之際,國內的訂單頓時均失,所以小廠為了拼業績,也就會不擇手段,不惜成本的失血賣出,結果可能造成所賣的售貨所得尚不及成本開支,賣一台虧一台,倒頭來可能又是慘遭財務吃緊的下場或關門大吉的命運。這種結局雖不是出於自願,但是卻可能有助於整體產業的重新洗牌,而使存活者展現出另一番不同的風貌。

小廠的行銷手法往往較為短視近利,往往與客戶接觸的第一線營業人員為了要搶得業績,可能很輕率地就把總經理給請出來,直接和客戶談判。一般而言,總經理為了要顧及顏面,在客戶面前可能變成屈居下風,客戶所開的條件均無條件接受,結果當然可想而知,該公司又進行了一樁賠本生意,而受益者可能就是客戶,以及這位搶業績的營業人員。

其實在與客戶談交易時,最忌諱的就是直接請出高階主管,赤裸裸的與客戶面對面談判,這樣就如同打橋牌,如果把底牌都掀了,那麼要怎樣玩下去呢?結果必定準輸無贏。

反觀工具機大廠的行銷手法就與小廠截然不同,由於公司組織規模較大,一般是先由營業人員直接與客戶洽談,把產品規格、性能、價格等向客戶進行簡報解說,大致取得客戶的信賴與認同後,若客戶仍有問題或疑惑待解,則再由課長出面,告知客戶已獲得絕對充分的優惠,客戶取得的成交價格實在已經相當划算。若客戶仍有其他的意見,則可表明回公司之後,立刻寫簽呈給部門主管,請示可否再另行以特惠價優待,當然所得到的結果大部分是正面肯定,如此就在賓主盡歡的情況之下,又完成這一筆新的交易。

其實,客戶渾然不知,雖然經過營業人員、課長、經理,甚至動用協理、總經理,但是殊不知這是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手法,讓客戶認為受到相當程度的尊重與禮遇,而不知這只是一場不必要的排場,結果是這家大廠依舊賺取了預定的利益,而客戶則沾沾自喜,認為該公司實在是給足了面子。

總之,戲法人人會變,只是巧妙不同罷了。以機械產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,在台灣似乎愈來愈難生存,不管是大廠或小廠,無不竭盡所能的積極想爭取訂單,但是還是不希望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,形成產業的向下沈淪。大廠有大廠的行銷策略和銷售手法,小廠亦應有強而有力的教戰守則,每家廠商都各憑本事,在不破壞整體產業的均衡與和諧之下,運用純熟技巧大打行銷戰。

<!--[if !mso]--><!--[endif]-->

  ↑top←上一頁

        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ruce 的頭像
    bruce

    在痞客邦的bruce空間

    bru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